中國科協主辦
登錄
下載APP
幫助
客服中心
普通用戶
科普員
科普號
管理員
首頁
前沿
健康
百科
軍事
科幻
安全
人物
智農
專區
資源服務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世界作出實現“雙碳”目標的中國承諾。今天,“雙碳”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生產力結構重塑的時代,科技助力“雙碳”已成為必答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正走在綠色科技加持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
聚焦雙碳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印發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印發
科普中國
6評論
科普圖解|“句芒號”升空 “探碳”綠水青山
人民網科普
273評論
未來油氣開發可以減碳? ——揭開CCUS的面紗
中國石油學會
21評論
一場科技與“雙碳”的雙向奔赴
科普頭條
292評論
“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
青海藏文科技報社
48評論
上天把碳匯算明白!“句芒號”原來是這樣設計的
光明科普
94評論
何為林業碳匯?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1評論
中國水電護航“雙碳”之路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6評論
科學家談“雙碳”:眼光放長遠,科技做后盾
中國科普博覽
1評論
森林固碳——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主力軍”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2評論
原創科普動畫:認識雙碳目標 踐行綠色發展
寧夏科學傳播
2評論
伴隨“雙碳”而生的鋼筋界“小強”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34評論
能力出眾的“捕碳者”——海洋碳匯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0評論
CCUS技術如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1評論
田野碳蹤——生態系統碳匯系列微視頻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
3評論
水能: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助力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3評論
農業碳匯交易加快農業低碳發展
新華網科普-綠色雙碳
11評論
錢鋒:數字化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手段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2評論
逐向雙碳:東數西算中的綠色需求與競爭焦點
腦極體
101評論
共“碳”未來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10 | 何華武院士:點贊浙江!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強綜合交通走廊的建設與引導
浙江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大戶,從建設績效做起,來實現降低雙碳。
浙江都市快報
21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9 | 尹偉倫院士:碳匯能力最重要依靠森林與海洋
如何去發展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價值規律的探索,是一個新的課題。
浙江都市快報
2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8 | 鈕院士:信息化技術既節約資源,又能保障農業需求
青年人才培養要注重廣度和跨度,讓學生多關注當前世界科技前沿
浙江都市快報
15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7 | 密歇根大學教授徐明:從碳足跡到生態銀行,兩山理論發源地的浙江一直走在前
通過數字孿生等數字化方式,綠碳之路大有可為。
浙江都市快報
2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6 |譚建榮院士:實現碳中和,需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浙江都市快報
3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5 | 李金惠教授:智慧化數字賦能會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
浙江都市快報
2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4 | 沈學礎院士:綠碳發展就是要靠人才靠新科技
浙江都市快報
3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3 | 劉人懷院士:雙碳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情
浙江都市快報
3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2 | 劉科院士:低碳發展是中國經濟轉型很重要的一面
浙江都市快報
2評論
共“碳”未來系列訪談01|劉文清院士:浙江探索未來是我國在科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浙江都市快報
9評論
低碳出行
低碳飲食VS高碳飲食 怎么選
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臺
7評論
科普圖解 | 全國低碳日 一圖了解碳達峰碳中和
人民網科普
2評論
科普圖解 | 全國低碳日 這份低碳生活指南請查收
人民網科普
0評論
落實“雙碳”行動 共建美麗家園
科普中國
2評論
全國低碳日丨一起get低碳生活的N種打開方式
科普中國
1277評論
【雙碳知識科普】交通方面的低碳行動——低碳出行
天津低碳
15評論
【雙碳知識科普】居家方面的低碳行動——低碳采暖
天津低碳
1評論
掃碼下載APP
掃碼下載科普中國APP
開啟您的智慧生活
關閉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招賢納士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8423號
京ICP備16016202號-1
曰本大尺度裸体AAAA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