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20日,位于北京科學中心B1層“雙進”助力“雙減”基礎學科名師工作室活動區內,五顏六色的彩色拼塊、原木系列的多形幾何拼板,被一群小學生團團圍住,在現場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構思設計完成了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立體和平面的幾何圖案,搭建出優美的拱形建筑模型。在“玩”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數學與科學思維的培育品質。
這套引人入勝的數學與科學體驗教具是由北京科學中心數學與科學教育名師工作室的李建華老師牽頭研發的,他談到,激勵數學家做研究的主要動力,是好奇心、是數學問題本身的吸引力。很多重要的數學問題都源自于生活的實際場景。本次活動通過設置幾個基于北京科學中心“具象數學展”展品的數學主題,鼓勵同學們自己萌發奇思妙想,并采用團隊合作的方式逐步去變為現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對數學與科學的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并逐步培育他們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系統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本次活動是由北京科學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合作研發的“基于具象數學展的中小學數學學科創新思維培育系列課程”的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利用場館科普資源豐富“雙減”課后服務,進一步推動“雙進”助力“雙減”工作深入開展。
“基于具象數學展的中小學數學學科創新思維培育系列課程”圍繞北京科學中心具像數學展館內的18個展品進行課程的研發,共有包括北京十一學校、清華附中、北京中學在內的14所北京市屬中小學的40余名一線教師參與,歷時5個月,累計完成教學主題15個,開發了包括小初高不同學段65個課時的數學科學教育示范課,教學實錄累計時長近4000分鐘。該系列課程用創新的理念,開創了應用微課題形式鏈接起館(北京科學中心)、高校(北京師范大學)及中小學,形成了專家指導、教師研發、館校聯動的新型科學教育資源研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