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所總是籠罩著一層灰色的情緒。
這是一個聒噪和死寂交雜的空間。一只名叫魯格(Ruger)的小狗躲在角落,敏感而略帶敵意地感知著外面的世界。
魯格曾經也有家,但那位主人殘忍射殺了一窩狗狗,魯格死里逃生,卻因此視力受到損害。除了身體上的缺陷,魯格還容易咬人,這導致幾乎沒有家庭愿意收養它。
魯格(Ruger)是一只拉布拉多尋回犬和德國牧羊犬的串種 | The Guardian
隨著流浪動物的增多,收容所的余額也逐漸稀缺起來。那些很早來到收容所的狗狗,如果一直沒有被收養,生命只有以安樂死為終。在美國,每年約有120萬只收容所的狗狗被安樂死。
然而,魯格的生命沒有止步于此。魯格不會想到,數月之后,它成為了贊比亞第一只反偷獵工作犬。它的足跡會遍布群山之巔、溪流河畔,它用自己靈敏的嗅覺,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帕克和WD4C
改變魯格命運的,是一個名為**“保育工作犬”**(Working Dogs for Conservation,以下簡稱為“WD4C”)的組織,以及它的創辦人之一梅根·帕克(Megan Parker)。
帕克和另一只工作犬Pepin正在訓練 | WimbergProductions / Youtube
拿到生態學碩士學位之后,帕克曾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工作,負責一個再引入狼群的項目。為了追蹤狼群,她們需要定位狼的排泄物,但這并不簡單。既要在那么大的范圍內迅速定位目標,又要盡量將人為活動的影響降至最低,帕克想到最好的“人選”也許是狗狗。
這并非沒有道理:狗狗的嗅覺感受器十分發達,因而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它們甚至可以分辨出游泳池內溶解了一勺糖。
狗狗擁有異常靈敏的嗅覺 | 思議
2000年,帕克和其他合伙人一起創立了WD4C,訓練并利用狗狗來做環境保護工作。和經過精心配種、自幼訓練、嚴格篩選的大多數工作犬不同,WD4C的工作犬除了在原工作崗位被淘汰的,還有一大部分是從收容所里半路出家的狗狗。
收容所里,包括魯格在內的許多狗狗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們的精力都過于充沛——幼崽時期,好動的它們顯得活潑聰明、惹人憐愛;但長大后,過分的好動卻給家庭帶來了負擔,成為了人們拋棄它們的理由。
收容所里的狗狗 | Mahdikarimi70 / Wikipedia Commons
但在WD4C看來,精力充沛卻是狗狗的優勢。為了招募適合偵察工作的狗狗,訓導員們拿著球和玩具走訪了許多動物收容所,去尋找那些總是精力充沛、可以自我驅動且對玩具十分癡迷的狗狗。魯格就是這時被WD4C注意到的。
去學校學技能!
最初,魯格并不是最合適的候選者:它不僅脾氣不好,還拒絕進籠子,帕克甚至很難把它帶到獸醫那里去。但帕克始終沒有放棄它。她覺得,魯格總能活力四射且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將會成為很好的工作犬。
帕克一邊嘗試改善魯格的性格,一邊對它進行專業訓練。最主要的訓練是讓狗狗們學會追蹤氣味。
在前期,訓導員會將玩具和帶有目標氣味的物品藏在同一處,讓狗狗建立起氣味和玩具之間的關聯;等到后期,訓導員會將氣味和玩具分離,但如果狗狗找到了氣味,訓導員還是會給予玩具作為獎勵。
在這種激勵機制下,狗狗們便能夠通過氣味完成尋找狼糞便和其他物種等特定任務。
正在進行訓練的工作犬 | Great Big Story / Youtube
訓導員還可以更換不同的氣味,聰明狗子們很快能明白這只是換湯不換藥,因此點亮新技能樹并非難事。
但就好比人類打游戲,往往會先解鎖某個英雄,然后再通多打幾把游戲來練英雄;狗狗也會有類似的情況——雖然它們一天內就可以學會辨識一種新氣味,但仍需要數周的實戰演練來鞏固這項新技能。
而在野外實戰時,訓導員還需要想方設法保持狗狗的興致。對于一些十分稀少、很難定位的物種,訓導員常常會手動放置幾個樣本,防止狗狗由于太久都找不到目標而怏怏不樂,失去認真工作的興趣。
事實上,訓練是雙向的:工作犬和訓導員都需要學習如何和對方合作 | WD4C
成為贊比亞的第一只反偷獵工作犬
訓練了一段時間后,魯格開始了它的第一份工作——配合贊比亞某執法部隊打擊盜獵。
上班第一天,魯格和士兵一起搜查通****過關卡的車隊。如果用人工搜索,一輛車可能就需要一個多小時,但狗狗只需三四分鐘就足夠了。
正在搜尋目標的魯格 | WD4C
當車輛依次經過時,魯格忽然靜坐,緊盯著其中一輛車。這是它發出的“警報”,說明它察覺到目標氣味了。士兵們立即打開車門,經過一番搜查,他們找到了一個被塑料袋包裹著的火柴盒,里面藏匿著底火:偷盜者用它來點引燃機槍里的發射藥。
完成任務后,魯格會得到它摯愛的玩具作為獎勵 | The Guardian
雖然魯格視力受損,但這點缺陷并未成為它工作路上的絆腳石。其他狗狗很容易因周遭環境而分心,但魯格卻可以始終專注在氣味上。
現在,魯格仍在贊比亞工作,它也是贊比亞的第一只反偷獵工作犬。它就住在南盧安瓜國家公園旁邊,那里每天都在發生著野生動物的非法誘捕、獵殺和交易。魯格的任務就是尋找象牙、犀牛角等非法野生動物制品,以及走私的槍支彈藥。
左:被查收的象牙制品 右:魯格的同事們以及它們的訓導員 | WD4C
汪汪隊立大功!
WD4C目前已經訓練了超過200只狗狗,它們的工作地點跨越了5個大陸上的15個國家。除了魯格的工作外,WD4C的狗狗還會被分配阻止入侵物種、監測稀有物種的工作。
WD4C官網上展示的工作犬工作內容 | wd4c.org
有一只名為圖萊(Tule)的比利時馬林諾斯犬,它曾服役于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但卻因為性情太過溫和、不愛咬人而慘遭淘汰。(大概是怕對罪犯太溫柔吧……除此以外,這篇文章還介紹了更多離譜的警犬淘汰原因)WD4C利用其興奮持久、嗅覺靈敏的特點,安排它去監測黑足鼬(Mustela nigripes)。
左:認真工作!右:摸魚自拍(誤)| Elizabeth Stone
黑足鼬曾被宣告滅絕,但1981年,一只狗狗在美國懷俄明州的牧場殺死了一只黑足鼬,人們才知道這種動物原來尚未滅絕。即使經過40年的保護,黑足鼬目前仍處于瀕危狀態。
目前處于瀕危狀態的黑足鼬 | USFWS Mountain-Prairie / Wikipedia Commons
圖萊則是保護黑足鼬的一份子。每當圖萊追蹤到黑足鼬的氣味,它就會“告知”研究者,以便他們標注物種的分布。如果沒有圖萊,研究者只能用攝像機和活獸陷阱來研究這種神出鬼沒的小生物,實踐證明,兩種方法都不是很靠譜。
陽光下的圖萊 | WD4C
邊境牧羊犬奧比(Orbee)則擁有著“環球旅行”式的工作生涯。
在阿爾伯塔省和蒙大拿州,它負責監控斑馬貽貝(Dreissena polymorpha)和斑驢貽貝(D.bugensis)。這兩種淡水貝殼均為入侵物種,它們會堵塞水管,使維修成本大幅增加;它們還會附著在碼頭、船只和錨上,影響正常的人類活動。
草坪上的奧比 | WD4C
在加利福尼亞,奧比監測著圣華金敏狐(Vulpes macrotis mutica)的分布。這種狐貍只分布于圣華金河谷,由于棲息地被大量開墾為田地而陷入瀕危。在奧比和其他狗狗的幫助下,科學家制作出圣華金敏狐的分布地圖;當地政府規劃太陽能項目時就參考了這份地圖,以免破壞剩余的棲息地。
而在北非,它協助科學家統計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的數量。這是西部大猩猩的一個亞種,由于棲息地破壞和狩獵,它們是最瀕危的一類大猩猩。
左右滑動依次查看:被斑馬&斑驢貽貝附著的沉船、圣華金敏狐、克羅斯河大猩猩 | Wikipedia Commons
“它們很熱愛自己的工作。當它們出外勤時,你可以感受到它們的興奮和快樂,它們真正享受這樣的生活?!迸量苏f。對于這些狗狗來說,安逸狹小的客廳并非它們的理想歸宿,奔走于天地之間,才能盡情展現上天賦予它們的體格和才華。
科班出身vs半路出家
大眾印象中,工作犬的選拔往往異常嚴苛,不僅對品種、血統有要求,還要從小接收訓練、歷經層層選拔。這些半路出家的狗狗,“業務能力”會不會和那些專業狗狗有差距呢?
實際上,工作犬育種并不是為了發現某一兩頭優良個體,而是改良整個品種或品系,使得出現優良個體的幾率增加。在幼犬時期,狗狗尚無法完全體現自己是否具有勝任工作的品質,因而培育優良的工作犬品系可以減少訓練過程造成的資源浪費。
科班出身的小警犬們 |West Midlands Police / Wikipedia Commons
而對于成犬來說,它們的素質已經體現出來,不管是否出身于工作犬的“名望之家”,只要能滿足指標(往往包括體尺、膽量、興奮性等等方面),就是可造之才。
但要成為WD4C的偵察犬,還要經歷層層考核。除上述指標外,狗狗們還需要在耐力、合作能力、自信、專注度等等方面競技角逐。鑒于出外勤時狗狗需要乘坐各種交通工具,有時是卡車、直升機甚至大象,它們的適應能力也格外重要。
想要順利入職,還有不少考驗 | WD4C
那些沒能通過考核的狗狗怎么辦呢?別擔心,如果狗狗最終沒有被聘用,WD4C的工作人員們會義務為它們找到一個永遠的家庭。
我們永遠記得
在WD4C的官網上,有一個板塊專門用來紀念已經去世的狗狗們,那里顯示著它們的照片、名字和生卒年份。它們中有些曾被人類傷害,就像開頭提到的魯格。但它們最終仍選擇信任人類,和我們并肩奮斗在環境保護一線,做著在我們看來很偉大的事情。
這些忠誠、勇敢的小家伙值得被永遠記住,正如官網上所引用的那段詩所言:
當那個男人醒來,他說:“那條野狗在這做什么?”“他的名字不再是野狗了,”女人回答道,“而是我們最重要的朋友。這個身份也將一直保留下去,直至永遠?!?/p>
官網上紀念去世工作犬的板塊 | WD4C
注:雖然少數收容所里的犬只能幸運地成為救援犬,但也請不要隨意遺棄您的狗狗。飼養前,請慎重地考慮是否有能力飼養;飼養后,請一直對它負責。
參考文獻
[1]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6/mar/08/ruger-american-dog-stopped-african-poachers
[2]https://thebark.com/content/working-dogs-conservation-profile-co-founder-megan-parker
[3]https://news.mongabay.com/wildtech/2017/12/training-detection-dogs-for-conservation/
[4]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article/working-dogs-for-conservation
[5]賀永,郝文權,陳占軍.工作犬育種的依據[J].中國工作犬業,2017
[6]https://wd4c.org/
[7]https://ideas.ted.com/once-unwanted-these-dogs-are-now-on-the-front-lines-of-wildlife-conservation/
作者:思議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sns@guokr.com